彩票矩阵24个号码选10中9

你的位置:彩票矩阵24个号码选10中9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
1974年,毛主席开始戒烟,周总理见他太难受,心疼地说:抽一根吧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工作特别累,大家就想抽根烟来提提神,好让自己能继续干下去。

在井冈山那会儿,毛泽东养成了白天睡觉、晚上熬夜工作的习惯,因为夜里安静能专心干活。他也说过,工作太累,得靠抽烟提提神。

三四十年代,毛泽东可忙了,带着军队和老百姓打仗,经历了土地革命、抗日和解放战争,最后打赢了,建了个人民说了算的国家。那时他还写了很多好书,写《论持久战》时,两天两夜没合眼,手酸了就动动,累了就去窑洞外走走。

毛泽东累了就爱抽支烟放松。他经常边工作边吸烟,休息时也点上烟,边吸边琢磨事儿。很多重要想法就是这样在烟雾中冒出来的,这习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很久都没变。

另一个原因是,抽烟能帮毛泽东找到创作的灵感。对他来说,抽烟就像是打开思路的钥匙,让他能文思泉涌。

1947年,毛主席带着中共中央的队伍在陕北打仗转移,刘戡带着7个旅的军队在后面拼命追赶。到了8月18日,他们被追到了黄河边上。

那时候,天上有飞机轰炸,后有追兵紧逼,大雨倾盆,黄河水汹涌澎湃。部队想过河,只能靠羊皮筏和木筏。过河还是不过?毛泽东有令:“不打败胡宗南,绝不渡黄河!”大家都焦急地盼着他拿主意。

“有烟没?给我来一根!”碰到这种得琢磨事儿的时候,毛泽东总得抽根烟。有人连忙给他送上烟,可外面又是风又是雨的,烟就是点不着。

这时,李银桥走到周恩来后面,他拿起火柴,“嗖”地一下划着,赶紧用手挡风,稳稳地点燃了毛泽东的烟。

抽完烟后,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:“咱们就不过黄河,跟着我走就对了,我压根儿就不信邪!”

接着,毛泽东指挥部队转身,直接向追兵走去。追兵一看这架势,吓得以为中了埋伏,赶紧撤退。就这样,毛泽东有惊无险地过了关,和香烟的缘分也更深了。

毛泽东和人打交道时,有个特别的方式,那就是递香烟。香烟成了他与人交往的一个桥梁。

1954年某天,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国民党投诚的将领郑洞国。等郑洞国坐下,毛泽东就亲切地问他:“你平时抽不抽烟啊?”

郑洞国说了声“吸”,拿起茶几上的香烟。没想到,毛泽东迅速掏出火柴,起身帮他点上。毛泽东笑着说:“现在我心安了,咱俩坐一条板凳上聊天,你对人民有功啊。”

郑洞国晚年聊起这事,特别感慨:“在国民党20多年,从蒋介石到各级上司,谁这样对待过我?可毛泽东,共产党的头儿、国家老大、人民心中的领袖,竟给我点烟。这让我觉得,共产党的领导不是官老爷,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公仆,既普通又伟大。”

1971年7月9日,周恩来的助手熊向晖去找毛泽东说工作,但毛泽东却说先放一放。他拿起茶几上的雪茄点上,问熊向晖:“现在你们还重视不讲卫生的问题不?”

熊向晖有点懵,王海容笑着解释:“主席是想知道你现在还抽不抽烟呢。”然后她转向毛泽东说:“老熊啊,可是个离不开烟的家伙。”

毛泽东挺纳闷,就问:“他咋就被叫做‘老熊’了呢?”

熊向晖讲道,他现在已经是52岁的人了。

毛泽东笑着打趣道:“我还年轻着呢,就像中午十一二点的太阳!医生让我改抽雪茄,说这样更健康。你也抽吧,别管那些规矩了,我也不搞特殊了。”

熊先生悠闲地抽起了雪茄,就这样,他和毛泽东达成了共识,站到了一条战线上。

和多数红军指挥员不同,毛泽东吸烟没够。长征时,他还和李德一起搞起了植物研究,尝遍各种叶子,就想找个烟叶的替代品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觉得抽洋烟要花外汇,就换成了“熊猫”、“中华”这些国产烟。可这些烟也挺贵,他平时很节俭,觉得抽烟开销大,但烟瘾难戒,就先抽着了。

有次毛泽东去武汉,得知湖北有款“珞珈山”香烟,口感棒还实惠。他便找人弄了几条尝尝,发现确实不赖。1959年6月回韶山时,他还特地带着“珞珈山”香烟呢。

1968年,毛主席得了场重感冒,头疼还老咳嗽。躺在床上休息时,他特想抽烟,但一抽就咳得更厉害,不由得感慨:“生病了,连烟都抽不出味儿了。”

李先念得知这事后,跟毛泽东说:“您试试这种特制的雪茄吧,它既能满足烟瘾,又不会让您咳嗽。”

毛泽东半信半疑,让气管炎严重的机要秘书徐业夫试试新烟。徐业夫抽了一阵,真心觉得不错,就推荐给了毛泽东。毛泽东抽了几天,发现真的不咳嗽了,直说:“试过才知道,这烟挺适合我。”从此,他爱上了这种特制雪茄。

四川特产的这种雪茄,毛主席特别喜欢。于是,北京南长街81号就建了个分厂,连烟叶和技术人员都是从四川调来的。这烟特别之处是,不吸20秒就自动灭,安全得很。

毛泽东抽烟时,从不用打火机,就爱用火柴,也不让人帮忙,都是自己来。而且,他划火柴的方式很特别,只划一边磷皮,所以火柴盒上总有一边是干干净净的。

毛泽东特别节省,就连用火柴也不例外。他每次用完火柴盒,都让工作人员别扔,去火柴厂买点火柴棍装进去继续用。

有次,新来的同事不懂毛泽东爱收集空火柴盒的习惯,给扔了。毛泽东看到后让他捡回来,同事纳闷地问:“空盒子又没用,为啥要留着?”

毛泽东认真地说:“你的想法不对头,咱国家现在还穷着呢,啥都得省着点儿用,可浪费不起啊!火柴盒虽小不值钱,但它是用木头做的,扔了就等于扔木头嘛!”

从那以后,大伙都明白了,特意跑去北京火柴厂买火柴棍,回来再自己动手装进火柴盒里继续用。

有次,毛泽东硬是没抽烟。1945年在重庆和蒋介石谈判,听说蒋介石闻不得烟,他谈判时就没抽。蒋介石知道后,对陈布雷说:“毛泽东这人厉害,他爱烟,但跟我谈时却不抽,真有决心!”

建国后,为了让毛主席少抽烟,工作人员会在自制烟盒里只放5支烟给他。有时,他们还会把一支烟折成两半放进去,真是想尽办法啊。

斯大林去世后,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元帅来中国访问,他跟毛泽东说:“苏联医生觉得,斯大林要是听医生的话戒了烟,可能就不会走得那么早了。”

伏罗希洛夫劝了劝毛泽东,他就开始戒烟了。不过,坚持了大概10个月后,毛泽东又重新开始抽烟了。

上世纪50年代,王鹤滨给毛泽东当保健医生时,看他烟抽得太猛,担心他身体,就琢磨着得帮他把这烟瘾给戒了。

王鹤滨让毛主席的两个女儿和身边孩子的任务,就是盯着毛主席,发现他抽烟就拔掉。作为补偿,会给毛主席瓜子糖果吃。这时,毛主席总是笑着由着孩子们来。

后来,毛泽东实在忍不住了,跟王鹤滨讲:“其实我吸的烟并不多,大半都烧掉了。不拿烟在手上抽几口,思考时就感觉少了点什么,有烟在手才觉得心里踏实,糖和瓜子可替代不了。”

王鹤滨感觉毛泽东说得在理,知道要他一下子戒烟真的很难,便想了个招儿,把烟分成两半,每次只给他抽半根,毛泽东乐意地接受了,还一直这么做。

1958年6月7号,外交部长陈毅领着黄镇和其他几位刚回国的大使去了中南海游泳池。毛泽东热情招呼大家坐下,还递烟给陈毅,但陈毅笑着拒绝了,说他已经戒烟了。

毛泽东笑着,把烟点上,放在嘴边说:“还是你下定了决心啊,我可没那个毅力戒掉。”

1974年,毛泽东老人家身体差了很多,血压高,眼睛还长了白内障,老咳嗽。医生和身边的人都让他把烟戒了,这回他终于点头答应了。

戒烟对毛泽东来说真的挺难熬。烟瘾上来时,他就拿起烟叼着却不点。后来,他只是拿在手里转来转去,更多时候是放鼻子前反复嗅。

某天,周恩来去了丰泽园找毛泽东聊天。他见毛泽东拿出一根烟,两手分别捏住两头,来回摸来摸去,接着又拿到鼻子前,使劲闻了闻。

周恩来看到后,心疼地对毛泽东说:“主席,你要是真撑不住了,就抽根烟缓缓吧!”

毛泽东笑着摆摆手说:“不了,烟我已经戒了,咱就不抽啦!”

后来,毛泽东吩咐身边的人,把他所有的烟和烟斗都拿走,下定决心要把烟瘾戒掉,最后他真的成功把烟给戒了。

毛泽东的秘书曾这样夸他戒烟:“毛主席就是厉害,心里想干的事,就没有办不成的。”